说到清水混凝土建筑,它可不是简单地把水泥抹平就完事了。这种看似质朴的建筑语言,其实藏着不少门道。珠海规划科创中心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把高达100米的建筑外皮完全交给了清水混凝土,这在国际上都算是个大胆的尝试。想想看,在这种高度要保持混凝土表面平整,连个气泡孔都不能有,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有意思的是,清水混凝土最迷人的地方恰恰是它的”不完美”。随着时间推移,日晒雨淋会让表面产生细微变化,形成独特的质感。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就是个典范——阳光透过十字缝隙投射在粗糙墙面上,那种神圣感可不是抛光大理石能呈现的。
清水混凝土背后的技术含量
千万别以为清水混凝土就是省钱的代名词。要达到理想的肌理效果,从模板制作、配比调试到浇筑工艺,每个环节都要精确控制。据说珠海这个项目光是模板接缝处理就反复试验了二十多次,最后呈现出的垂直接缝犹如精密的机械零件。
更绝的是设计师把水平遮阳板和树池也做成了清水混凝土,1.7米深的挑檐不仅造型独特,还兼顾了被动式节能。这种将形式与功能完美结合的做法,才真正体现了现代建筑的智慧。
看着珠海科创中心那些错落的混凝土花池,我突然理解了什么叫做”会呼吸的建筑”。等藤蔓植物爬满立面,冰冷的混凝土就变成了活生生的立体花园——这样的建筑,才是真正属于城市的。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