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如何体现地域特色?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

高层建筑如何体现地域特色?

话题来源: 珠海规划科创中心

走在珠海的街头,我常常会被那些高耸入云的建筑所震撼——但更让我着迷的是,它们如何巧妙地将这座海滨城市的灵魂镶嵌进钢筋混凝土之中。珠海规划科创中心就是个绝佳例子,它没有选择随大流的玻璃幕墙,而是用1.7米深的混凝土挑檐回应着这里强烈的日照气候,这种设计让整栋建筑仿佛在轻声诉说着:”看,我可是土生土长的珠海建筑。”

气候回应的建筑语言

说实话,很多高层建筑都陷入了”千城一面”的怪圈。但在设计规划科创中心时,设计师显然充分考虑到了珠海年均2000毫米的降雨量和亚热带气候特点。你见过能把水平挑檐变成立体花园的建筑吗?它不仅为停车楼穿上了绿衣,更巧妙地解决了教学楼视线的问题——这可比我见过的大多数简单粗暴的”标志性”设计走心多了。

在参观建筑的施工过程时,我惊讶地发现选择清水混凝土不仅是出于美学考量。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混凝土会自然风化出属于珠海特有的质感,就像老渔民的皮肤会留下风吹日晒的痕迹一样自然。这种”会老去”的建筑材料,反而赋予了建筑独特的生命力。

空间设计的珠海水韵

最打动我的是建筑内部”自由呼吸”的空中平台设计。在96米长的建筑体量中穿插公共空间,这种做法就像是把珠海悠闲的海滨步道搬到了高空。你知道吗?原本业主想要的可是两栋乏味的塔楼方案,幸好设计师坚持采用了”大板楼”概念,不然我们就要错过这些充满创意的缝隙空间了。

别忘了那些隐藏在水平线条中的小心思!1.7米深的挑檐不仅是遮阳设计——精确计算过的阳光入射角让室内获得恰到好处的采光,同时又避免了直射带来的热量。这种隐藏在”朴素”外表下的精妙计算,不正是建筑回应地域气候最打动人心的实践吗?

看着珠海规划科创中心静静地伫立在体育中心旁,我忽然明白:真正的地域性设计不需要夸张的造型,它就像老珠海人泡茶,讲究的是那份内敛的韵味。这座99.8米高的建筑用最质朴的混凝土,讲述着最生动的珠海故事。

评论 共11条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 头像暗夜诗者0
    • 头像星星蜜0
    • 头像梦之墟0
    • 头像彩虹屁快递员0
    • 头像小熊糯糯0
    • 头像月理0
    • 头像初代追梦0
    • 头像镜语浮光0
    • 头像隐喻星尘0
    • 头像灵风吟0
    • 头像星际彼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