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宽窄巷子——图库
![图片[1]-【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95868_1.jpg)
![图片[2]-【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95869_2.jpg)
![图片[3]-【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20250906_003814_000.jpg)
![图片[4]-【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20250906_003814_001.jpg)
![图片[5]-【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20250906_003814_002.jpg)
![图片[6]-【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20250906_003814_003.jpg)
![图片[7]-【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20250906_003814_004.jpg)
![图片[8]-【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20250906_003814_005.jpg)
![图片[9]-【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20250906_003814_006.jpg)
![图片[10]-【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20250906_003814_007.jpg)
![图片[11]-【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20250906_003814_008.jpg)
![图片[12]-【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20250906_003814_009.jpg)
![图片[13]-【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20250906_003814_010.jpg)
![图片[14]-【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20250906_003814_011.jpg)
![图片[15]-【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20250906_003814_012.jpg)
![图片[16]-【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20250906_003814_013.jpg)
![图片[17]-【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20250906_003814_014.jpg)
![图片[18]-【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20250906_003814_015.jpg)
![图片[19]-【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20250906_003814_016.jpg)
![图片[20]-【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20250906_003814_017.jpg)
![图片[21]-【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20250906_003814_018.jpg)
4、宽窄巷子——前世今生
来源:网络 原创 谢元鲁 仅供学习交流
百年前两条寻常古老巷陌,却变身为现在的成都的时尚“城市会客厅”。“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代词人辛稼轩一曲《永遇乐》,道尽千年前镇江京口巷陌间不同寻常的历史,也宛如是对成都宽窄巷子人世沧桑变迁的写照。
宽窄巷子街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老城的西部,在横贯成都东西的大道少城路与金河路北侧,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四合院落群组成。据史载,秦代在灭巴蜀后,张仪在成都仿照秦都咸阳的模式,修筑成都城。城内又用城垣分隔为两部分。东边的面积较大,称为大城。西边的较小,称为少城,少城之称于是传承千年。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清王朝因成都控扼西南的战略地位,在成都派驻满蒙八旗军队。为分隔满汉,在城西部修筑城垣,分隔出一个城中之城,供满蒙八旗官兵居住,因此称为满城。清人吴好山《竹枝词》描写清代成都城市布局说:“本是芙蓉城一座,蓉城以内请分明:满城又共皇城在,三座城成一座城。”满城周长四里半,开有五门,呈南北长而东西狭的不规则形状,与大城之间界线森严。清人何韫若《半边桥街》诗说:“半是少城半大城,铁栅跨河满汉分。” 当时满城大城的分界跨越成都南部的金河,河上有一桥恰在分界线上,于是在桥上以铁栅分隔,称为半边桥。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大小金川平定以后,乾隆皇帝谕令留下1600名八旗清兵永久驻成都,设副都统统辖,后改为成都将军。城内有八旗官街八条,兵丁胡同四十二条。街道格局适应军事需要,布局严整,中间一条南北向的主街,称为长顺街。主街两侧分列街巷胡同。统帅八旗的成都将军所住帅府设在主街的最南端,称将军衙门。长顺街在此分为东西两岔,绕官衙而过,形成似如蜈蚣的街巷格局,以将军衙门为蜈蚣头,长顺街为脊,42条胡同分布长顺街两端,如蜈蚣之脚,宽、窄、井巷子即为保留至今的三条街巷。清人杨燮《竹枝词》说:“鼓楼西望满城宽,鼓楼南望王城蟠。鼓楼东望人烟密,鼓楼北望号营盘。”正是当时成都城内军队与居民分布的写照。
![图片[22]-【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2eb868ddc9ceee18add7961222799d25-811x1024.png)
清代成都少城八旗图
“宽窄巷子”本来只是成都满城中两条平行的普通小巷,位于满城中部,将军衙门的西垣附近。最初并无名字,因为小巷一宽一窄,有了“宽巷子”和“窄巷子”的称呼。井巷子则是街中有一口水井而得名,水井至今犹存。到清末办理警政时,才按北方风俗,分别取名为“兴仁胡同”和“太平胡同”和“如意胡同”。到民国初年,又废除这种明显具有北方风格的胡同名称,恢复为 “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宽窄巷子所在满城的风貌,清人岩樵叟《成都竹枝词》说:“满洲城静不繁华,种树栽花各有涯。好景一年看不尽,炎天武庙赏荷花。”幽静而多花木,园林繁盛而适于居住,是成都满城的特点。
![图片[23]-【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3574d4f4c97bd133ac0d75372af55f09-1-805x1024.png)
清代末年成都少城街道图,街巷均以胡同命名
在清代的二百多年中,宽窄巷子的变化是不大的。当时满城中的满蒙八旗官兵,按所隶属各旗分配宅院。满城北部为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称为上三旗,院落最大。中部为中三旗,即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院落中等。南部为正蓝旗、镶蓝旗,称为下二旗,院落亦大,但地势卑湿。不过无论院落大小,平均占地也在一亩上下。宽窄巷子位于满城中部,是八旗官兵驻防的地方,宽巷子为镶红旗的地盘,窄巷子则为正红旗驻地,并且靠近成都将军的衙门,地位十分重要。民国四川乡土作家李劼人在《大波》中描述清末的旗人奎家,可以代表当时宽窄巷子的典型庭院:
奎家是正红旗旗人, 宦囊似乎也还充裕,院落中长五间正房,加上推窗亮槅的前后间,算来足足是十大间,而灶房、厕所尚在外。院坝也还宽敞,屋前屋后的花木也多,靠西墙几畦菊花,开得很精神。院坝地基低了一点,到处都长了青苔。三面土墙不过一人高矮,只可防君子,不能防小人。不过也还清幽,但闻鸟语,不闻人声。
今天的井巷子对面,当时称为右司胡同,“有一片很大的野塘,塘边一丛丛芦花红蓼,水面全是绿萍。向胡同里一望,杂树成林,荫蔽天日,只稀稀落落几个院子,但见繁枝茂叶,不见屋宇。”由这些描述,可见宽窄巷子和井巷子区域百年前的风貌。
但是百年的岁月终究过去,1911年底,在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时代大潮冲击下,清王朝摇摇欲坠,四川军政府在成都成立,满清的成都将军玉昆命令满城中的满、蒙官兵向军政府缴械。1913年,满城城垣被拆毁,二百多年的隔阂与封闭,终被打破,满城的神秘色彩终于消退,宽窄巷子终于再次改变容颜。而由于满城的位置正好与秦汉成都的少城大致相同,因此成都人又改称满城为少城。当时许多满人因旗饷中断,生计无着, 无钱培修房屋,住宅“围墙倒塌光了,屋顶上的瓦没铺满,几乎剩下一个屋架子,院坝里全是野草,花树都变柴烧了。”家道败落,逐渐变卖宅院迁出少城。其他居民不断迁进, 少城终于成为成都的普通居民区。
![图片[24]-【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b39e8ca6491726e7376082e8466a6d57-1-774x1024.png)
民国前期成都少城街道图,宽窄巷子和井巷子均已出现
清代的满城,由于人口稀少,树木繁茂。李劼人描述说,从成都城中心的高楼上向西遙望,满城为郁郁苍苍的树林覆盖,即使城垣之外也是人家稀疏。尤其是成都将军衙门,更是古木参天,郁郁苍苍,甚至有明代留存下来的古玉兰树,弯曲盘结,树梢头的枝丫粗过人的胳膊。而东面则恰恰相反,万瓦鳞鳞,房屋非常之密,只有稀稀落落的大树。进入民国时代,少城由于地僻幽静,花木繁茂,居住环境极佳,乡间豪绅,权势军阀,坊间富商,洋派白领,纷纷拥入少城街巷,购园赁院。作家王泽华描写当时少城的风景说:
满城城垣拆除后,人们可以随意走进这清净之处了。大城这边,全是房屋,店铺、石板街,街上全是人。满城却极清静,到处是参天大树和密密层层的灌木,满眼皆绿,鸟语花香。绿荫之中,有条很宽的土道,两侧是矮矮的黄土墙,里面花枝掩映着几间屋子。金河缓缓地流着,往草地上一躺,流水声,树叶簌簌声,鸟语蝉鸣,一齐涌进耳朵,极富野趣。
至今,少城的街巷多以花木命名,如桂花巷,泡桐树街,柿子巷,栆子巷,梨花街,槐树街等,仍有当年姹紫嫣红的流风遗韵。民国时代,成都的达官贵人为保护自已的隐私,显示自已的地位与财富,一种中西合璧的深宅大院-公馆应运而生,随之而很快在少城的宽街窄巷间始雨后春笋般出现。宽窄巷子的公馆,大多诞生在这一时期。周询《芙蓉旧事录》描述:
公馆构造,几乎千篇一律,大门外左右八字墙,墙多作灰白色,以墨线画作方砖形。大门内数步即二门,其间左为侧门,右为司阍室,中门常闭,非过车马及送近不启,寻常出入时由侧门。中门内,中为天井,上为大厅。大厅后复一天井,上为正房,左右厢房,皆内室也。正房再后则庖厨,再有隙地,则为园亭。
民国时期的公馆,实际上是传统的川西乡间四合院的改进,适合城市间的居住环境。富豪的公馆,正如张绍先《成都竹枝词》说:“琼室瑶台未足夸,洋楼西式自豪华。民膏剥尽涂新屋,奚止倾人百万家。”除公馆外,街巷中另有杂院,大门院内三面都是同样的房屋,三五户甚至七八户人家比邻而居,是中下层平民的住所。老舍在抗战期间数次到成都小住,感慨说,“我是北平人,而成都有许多与北平相似之处,稍稍使我减去些乡思。” 朱自清到过成都后也说“成都有些像北平,不错,有些个。然而不然,妙处在像而不像。” 上世纪三十年代陈友琴的《川游漫记》说:
少城一带,昔为满旗民住区,胡同极多,门巷中多莳花木,幽蒨宜人。第宅构造,尤与北平相似。……少城内树木繁密,巢满栖鸦。每日破晓,屋头到处有哑哑声,令人寝不成寐。
作家刘大年对成都少城民俗的描写,更是绘声绘色:
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栽花种花,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个穷人家住的房子,院子里总有几十株花草,一年四季,不断地开出鲜艳的花。
少城的京味,与城中居住二百多年的满蒙八旗有极大的关系。满蒙八旗有许多就来自北京,驻防成都二百多年的岁月,已经把他们的后代化为成都人,但在少城中的房屋庭院布局与装饰乃至胡同名称,都带有浓浓的京味,是对故土文化的传承与怀念。满城内宽窄巷子的旗人风气,悠游闲适,因不愁衣食,吃喝玩乐之风应运而生。清人吴好山《成都竹枝词》描述旗人的生活说:“蚕桑纺绩未曾挨,日日牌场亦快哉。听说北门时演戏,牵连齐出内城来。”这种民俗风气一直延伸到民国,甚至影响今天的成都。
著名文人朱自清对成都闲适生活的体验是:
我记得一首易君左先生的小诗,题目好像就是成都两个字,诗曰:“细雨成都路,微尘护落花。据门撑古木,绕屋噪栖鸦。入暮旋收巿,凌晨即品茶。承平风味足,楚客独兴嗟。”住过成都的人该能够领略到这首诗的妙处。它抓住了成都的闲味。“绕屋噪栖鸦”,自然是那些据门撑着的古木上栖鸦在噪着。这正是入暮的声音和颜色。成都的春天常有毛毛雨,而成都花多,爱花的人家也多,毛毛雨的春天倒正是养花天气,那时节真所谓“天街小雨润如酥”。路相当好,有点泥滑滑。缓缓的走着,呼吸着新鲜而润泽的空气,叫人闲到心里、骨头里。若是在庭园中踱着,时而看见一些落花,静静的飘在微尘里,贴在软地上,那更闲得没有影儿。成都旧宅于门前常栽得有泡桐树或黄桷树,粗而且大,往往叫人只见树,不见屋,更不见门洞儿。成都收巿真早,晚八点回家,街上铺子便劈劈拍拍一片上门声。这儿的人起的也真早,“入暮旋收巿,凌晨即品茶”,是不折不扣的实录。
朱自清先生描写的成都,其实主要就是少城的街巷,一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富有乡土文化气息而又宁静闲适的城市。
公馆与杂院,其实仅是居所的高下之分,但日常生活,却是出奇的一致。当时大多数的中上人家,很多是终日不举火,饮食问题靠饭馆、茶馆来解决。在饭馆吃罢饭,必然再到茶馆喝茶。几乎成为五六十年前宽窄巷子大多数人的生活程序。据有人估计,当时人口约四十万人的成都就有茶馆一千家左右,平均每四百人可摊上一家,可称为全国之冠。走出巷口,少城街头到处是挤得满满的饭馆茶馆。喝茶往往一坐三四个钟头,甚至有人早上去泡一碗茶可以坐到傍晚而毫无倦意。最奇特的是,无论是公馆的豪绅公爷,还是杂院的下力挑夫,都可以泡在同一家茶馆内,你摆你的龙门阵,我吹我的山海经,彼此并不介意。如果手中拿着一份当天的报纸,象《新新新闻》、《华西日报》之类,跷着二郎腿,摇头晃脑的翻阅。这人一般就是绅士之流,下力是只听清音、评书的。卖花生、瓜子、香烟的小姑娘的叫卖声,抽水烟、香烟、叶子烟的雾霭,弥漫在空气中,摆龙门阵的聊天声此起彼伏。刘师亮《成都竹枝词》描述:“喊茶客尚未停声,食物围来一大群。最是讨厌声不断,纸烟瓜子落花生。”但人人都在这气氛中陶然自得。
![图片[25]-【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12ee4e363267e355ad65c4495e2bafbb.png)
清代末年少城街道景观
在上世纪后半叶的漫长城市兴衰变化中,少城的街巷中剥落的公馆和破败的杂院,逐渐为各种红砖的、水泥的、瓷砖的高高低低的办公楼或居民楼取代。但宽窄巷子由于地方偏僻,竟然逃过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旧城改造运动,这几条虽破败但却颇有怀旧韵味的小巷,逐渐成为老成都越来越难以寻觅的象征。原住居民们纷纷在巷子里开起了颇具地方特色的茶馆和酒吧,不到两百米的街道上竟然挤下了十余家。盖碗茶、豆花饭等恬静的市井生活场景吸引了许多游客。一本九十年代旅游手册甚至这样写道:“到了成都,你不必去什么杜甫草堂、武侯祠……只需要一下子扎进宽巷子和窄巷子,坐一会儿街边的小茶馆,喝几口三块钱一碗的成都花茶,吃一碗撒了很多葱花的素椒面,然后蹲在那些坐在竹椅上晒‘烘烘’太阳的太婆大爷旁边照几张相片,成都一游也就不虚此行了。” 这里的茶馆,小吃店,公馆、杂院,还保留着成都人的魂。
这样的场景,终于引来了政府和开发商的注意。2003年,成都市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主体改造工程确立,工程宣布的目的,是在保护老成都原真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以旅游、休闲为主文化商业街,并最终打造成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天府少城”。宽窄巷子改造工程进行了五年,据称采用“修旧如旧、保护为主”,“原址原貌、落架重修”的施工方式。直到2008初,成都市宣布,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保护性改造工程已接近尾声,将于5月份正式开街。但开街的时间恰逢汶川大地震发生,实际是到6月方正式迎客。
![图片[26]-【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95bd23e381ab708181afb41493b242f5.png)
改造后的宽窄巷子街区,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清代民国建筑的最后遗存。保护区控制面积为479亩,核心保护区108亩,街巷两侧建成了45个大小不一的公馆院落,形成了成都休闲娱乐一条街,由此,沉寂了五年的宽窄巷子,又开始了新的喧嚣和繁华。在宽巷子中西合璧的公馆门楼和传统的四合院黑漆门扉后面的院落中,是一家家精品酒店、私房餐饮、休闲茶馆、特色客栈、企业会所。窄巷子的西式餐饮、咖啡馆、艺术休闲吧、文化小卖店,洋溢着小资白领的精致生活品味。而井巷子主要是酒吧、夜店、轻便餐饮、创意时尚为主题的时尚动感娱乐区。那公馆豪院,门楣宛然如昔,院内古色古香的天井,海棠与兰花依然开放,但两厢通透的玻璃落地拼花木窗后,是时髦的咖啡厅和茶室,“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少城仍在,公馆依旧,庭院深邃,但场景已悄然更换,主角也不复是旗人与豪绅。今日的宽窄巷子,已是成都喜爱时尚消费人群的休闲娱乐场所,一个依托传统街巷院落,但又多元动感的消费空间,令人流连沉醉。宽窄巷子是成都这个古老城市往昔的缩影,一个成都历史深刻的文化符号。正如一个睿智的成都老人说,宽巷子的“窄”是逍遥人生的印记,窄巷子的“宽”则是安逸生活的忆念。
![图片[27]-【四川】成都宽窄巷子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82ad7cae5e027ae9770a7f366f26525c.png)
鸟瞰现在的宽窄巷子
但是,宽窄巷子的改建,始终伴随着不同意见的争议。有人认为,“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宽窄巷子与原生态的宽窄巷子已经大相径庭。”已经被“创造性毁灭”,“其实是一种将现代建筑和生活模式披上复古的外衣”。但更多喜爱宽窄巷子的人,总是用自已的双脚和爱车发言:巷子周围数百米之内的大小空地,永远是车满为患。在宽宽窄窄的街巷和庭院里,总是拥挤着天南海北的游客。官方统计说,在成都众多特色旅游街区中,宽窄巷子从2008年6月开街后的十个月中,共接待游客700万人次,获得了1.1亿元之多的旅游收入。经过十多年的经营,仅在2023年春节期间,宽窄巷子就接待游客达105万人之多,这里己经成为成都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
有人说,宽窄巷子是一个最成都的地方。一杯茶,一壶酒,一张桌,几个朋友,可以坐在这里聊天,由阳光斑驳到华灯初放。泡在这里,可以发现,古老而又年轻的成都,却浓缩在眼前悠闲的街头巷尾,令人神游天外,回味宽窄巷子的前世今生。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