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既改建筑消防设计指南
既改建筑消防设计指南
来源:微信公众号 创羽 设计师驿站 ,作者路远
谨以此文,献给寒冬中仍在一线绘图的朋友们。
目前市场上旧改项目(特殊类装修工程)越来越多,旧改的核心往往是室内装装修设计。
而对于室内设计的同行们而言,消防规范是最头疼的部分。
因此笔者根据个人经验,整理了一套应对旧改项目规范的思维导图,帮助大家整理思绪,速成规范小达人。
![图片[2]-专题:城市更新(含既改、旧改)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af83463ba011afbb92a703e38f4775a9.png)
二、一、既改项目(特殊类装修工程)的设计核心
设计核心在于设计依据,也就是规范的选择。
所以设计需要分两步来走:
1、复核现状:主要了解建筑原设计条件,复核现状的消防信息。
2、图审设计内容:针对消防审查要点,对敏感部位的设计,满足规范要求,确保项目顺利通过图审。
二、复核现状
根据翻阅竣工图,来判定原土建设计时间,从而确定原设计所选用的规范。
![图片[3]-专题:城市更新(含既改、旧改)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bfc8226e9aefd0be1f67853287d1f7dd.png)
这一步相当关键,因为很多“老房子”现状条件无法满足现行规范,因此很多时候可以用“老规范”作为设计依据。
表达这座建筑在“建成时”是满足规范的,我们本次改造并没有改动原消防设计。
2.1 建筑消防高度与分类的复核
![图片[4]-专题:城市更新(含既改、旧改)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002d0e58806aab9b332749fe39705a5c.png)
确认这个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后期设计时,可以准确地找到适合的条文。
对建筑的消防定性,是消防设计中最关键的一步。
2.2 防火分区与疏散口个数
确认原建筑的防火分区分割,并且复核每层疏散出口(疏散楼梯间)个数,是平面消防设计的关键。
针对竣工十年之内的建筑(2015年建规与高规合并,GB50016-2014执行之后),我们设计的原则一般是尽量减少对原消防系统颠覆性的修改。尽量“利旧”,在原本的消防体系下,进行“室内装修”,这样能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并且在帮助甲方节约成本。
![图片[5]-专题:城市更新(含既改、旧改)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8ff9569a1d6243aac444d035d43e2bf0.png)
2.3 核心筒
由于早些年,对“室内装修”的尺度有松有紧,因此实际项目中会遇到不少被多次“不合规”改建的情况。
很多建筑对于“消防核心筒”的选型也存在错误。
例如,将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改为走道;消防电梯的前室在某一层被打穿。
因此在项目初期,需要根据建筑高度来复核核心筒楼梯间的选型;确认是否需要配置消防电梯,前室的面积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图片[6]-专题:城市更新(含既改、旧改)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c10d5bf8e1521ad457a2ac6d443edc48.png)
2.4 现有的疏散条件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根据现状的疏散出口(疏散楼梯宽度、一层对外出口)现状,核算实际可疏散人数。
在进行设计时,确保设计的空间使用人数小于现状可疏散人数。
很多设计师往往会忽略这点,在平面布置完进行消防设计时,再计算疏散宽度是否足够。往往此时会发现,设计的使用人数,远大于建筑原本可以疏散的人数。从而不得不想出各种“擦边球”的做法,缩减人数满足疏散要求。这样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不可取。
所以建议在设计之前,复核现状的阶段,就计算一下实际可疏散人数,确保后期不会焦头烂额。
2.5 其他设备条件
这部分内容需要设备专业的同事配合,他们越早介入,对设计的影响越小。
例如:喷淋、防排烟系统等,都是对设计有较大影响的。
2.6 总图消防条件
这部分内容,在笔者近期做的类似项目里,是审查的重中之重。
不但图审会要求复核现状是否满足,同时在竣工时的消防验收中,消防大队也会到现场查看是否具备室外消防救援的条件。
这部分内容,图审侧重的是“纸上谈兵”,也就是原设计竣工图,或者你图纸中表达能满足现行的消防规范,那就能让你通过。
而在消防验收中(以上海为例),消防大队是真的会开消防车到现场走一圈的。
因此在项目初期,参观现场时,一定要复核是否满足规范需要,千万不要留下隐患。
![图片[7]-专题:城市更新(含既改、旧改)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a36b793f01f1b3c262c1472074755efa.png)
三、审图设计内容(以酒店项目为例)
笔者以近期做的比较多的办公改旅馆项目为例,简单的说一下消防的主要设计内容。其他类型的项目也可以按照这个格式来自我总结或查阅规范。
1、走道设计
走道的设计要点有2个,距离与宽度。
距离很好理解,主要看“防火规范”,单纯的消防设计内容。
宽度就有一些复杂,宽度分为两种,“设计的使用宽度”与“消防的疏散宽度”。
从设计的角度而言,我们需要看建筑类型的专项规范。
例如《旅馆建筑设计规范》,这本是设计类的规范。里面对于走道宽度的条文,针对的是这个建筑类型,在日常使用时的宽度。条文要求单面布置房间需要1.3米;双面布置房间需要1.4米。
从消防的角度而言,我们需要看的是“防火规范”。
消防的疏散宽度,是在火灾发生时,疏散所需要的最小宽度。根据条文要求,是不小于1.1米。(若是高层,根据布房还有1.3/1.4米不同的要求。)
此外还有针对“无障碍人群”的《无障碍通用规范》,里面对于室内走道的要求是不小于1.2米。
因此在设计走道宽度时,要结合多本“不同需求”的规范,得出一个能够兼容所有要求的最大值。
![图片[8]-专题:城市更新(含既改、旧改)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9255c9c215856544fb7ad174fd986408.png)
2、人员密度与疏散宽度折算
在复核现状的篇章中,我说过疏散人数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点。
本张思维导图,汇总了旅馆项目中,常见使用空间的人员密度,能够方便大家选择适合的计算依据。
疏散宽度的折算摘自“防火规范”,列举出了“每百人”需要的宽度。
![图片[9]-专题:城市更新(含既改、旧改)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38a441c1ecda9de6905c43628a0ad30f.png)
3、门的设计
这部分内容汇总了门的宽度、防火门的等级与一些特殊要求摘要。
同样以酒店为例,我将不同功能房间所对应门的设计要求进行汇总,方便根据房间来筛选所需要的设计规范及要求。
在实际项目中,防火门的使用一直是设计师比较头疼的问题之一。因此我也汇总了常见的设备用房所需要的防火门要求,仅供参考。
对于门宽还有一点需要补充,一般我们规范中所要求的宽度,是门的“净宽度”,而我们图纸上表达的是“门洞的宽度”,这两个数值是不一样的。
我参考四川、深圳两个地方指南与一些约定俗成的算法,将净宽与门洞宽度的换算也放在了思维导图里,方便大家折算。
![图片[10]-专题:城市更新(含既改、旧改)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39920db5d85f9d5c394dc898cd9f50d4.png)
4、卫生间设计
这部分内容不是消防设计的内容。
不过考虑到公共建筑一般都会有卫生间,所以还是做了这张图。
主要涉及到卫生间布置、厕位个数等内容。
根据人员密度,我们计算出的“疏散人数”,实际上就是建筑的使用人数,而这些人数又是作为我们洁具配比的设计依据。大家可以根据下表进行复核,看是否满足人员需求。
![图片[11]-专题:城市更新(含既改、旧改)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def73cfc5be3087d038741b77f270e62.png)
5、装修材料
各部位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是设计中使用材料最主要的设计依据。
以旅馆项目为例,根据不同房间功能汇总了如下这个表格,规范原文出自《GB50222-2017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图片[12]-专题:城市更新(含既改、旧改)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70c20ba4d3ff199ffe69c9732abea363.png)
常见装饰材料燃烧性能,这块内容是室内装修消防设计中最复杂的。
因为经常有设计师会用一些非常规材料,为了满足图审需要,就需要提供材料的检验检测报告。
我根据项目经验,简单汇总了以下常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仅供参考。
![图片[13]-专题:城市更新(含既改、旧改)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898267bdeb45fa0ce5949447fa25acb7.png)
6、专项内容
这部分内容根据不同建筑类型,会有所不同。
以旅馆为例,其中厨房、无障碍客房等内容,也是图审会比较在意的地方。这个大家根据自身项目来总结,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7、未完待续。
本文尚有未详尽之处,多包涵。后续笔者有了更多的项目经验,会持续更新。
消防设计敏感部位汇总:
疏散逻辑:房间(人员密度计算人数)—-穿越门(门的宽度、防火等级)—-来到走道(宽度与距离)—-进入楼梯间(核心筒的选型)—-来到室外看到救援人员(总图的消防条件)。
最后,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我的笔记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02 应如何开展既有建筑更新改造项目的设计工作?
来源:微信公众号 筑见嘉言 侵删
既有建筑更新改造作为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手段,其设计过程需要兼顾历史价值、功能提升与技术可行性。应从前期调研、专业协同到管控实施出发,系统构建既有建筑更新项目的设计方法,为城市更新行业的落地实践提供专业参考。
![图片[14]-专题:城市更新(含既改、旧改)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75915efad554f4dd9a082e4c88295491-1024x613.jpg)
第一,前期调研与可行性评估是更新设计的基础
1、既有建筑更新项目的设计启动需建立在全面的前期调研之上。设计团队首先应获取原始建筑竣工图纸,深入了解建筑设计依据、使用功能、建筑高度、防火类别及耐火等级等基础信息。这些数据是判断建筑能否满足更新需求的关键依据,例如某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办公建筑,其原始设计耐火等级为二级,若改造为商业综合体,则需重新评估防火分区与疏散距离是否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
![图片[15]-专题:城市更新(含既改、旧改)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a1d9ca2dda83a02c2012a9407d933ad4-1024x369.jpg)
2、可行性评估环节需构建多维度的分析框架:从结构安全角度,需评估既有建筑的承载能力是否满足新增荷载需求,如加建夹层或改变使用功能导致的荷载变化;消防安全评估则需判定功能改变是否影响建筑防火指标,某既有住宅改造为老年照料设施时,需按现行标准检查防火间距、安全疏散及消防设施配置;
![图片[16]-专题:城市更新(含既改、旧改)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324b52794d9ba623d30db01c9af4347d-1024x631.jpg)
物理性能评估涵盖围护结构热工、隔声、通风采光等指标,某既有工厂改造为文创园区时,通过热工性能测试发现原有墙体传热系数不满足现行节能要求,需采取外墙外保温改造措施等等。
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局部更新项目需对未更新区域进行联动评估。例如某商业建筑局部改造为餐饮场所时,需评估油烟排放系统是否对相邻区域产生污染,以及消防设施改造是否影响未改造区域的安全条件。这种整体性的思维避免了 “头痛医头” 的局限性设计,确保更新项目的系统完整性。
![图片[17]-专题:城市更新(含既改、旧改)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ceaf3d4fb9206df10339c10b4a6ac2ed-1024x200.png)
第二,多专业协同设计是技术整合与创新的联合应用
1、建筑专业在于功能重塑与空间优化
![图片[18]-专题:城市更新(含既改、旧改)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2ce4c79db9e2443affe85f5fbcffc6c7.png)
既有建筑更新的建筑设计需突破 “消防改造为主” 的传统思维,按照《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开展全专业设计。某既有医院门诊楼改造为康养中心时,设计团队通过重新规划交通流线,将原有封闭式走廊改为开放式连廊,既满足疏散要求,又提升了空间采光效果。对于改变用途、外立面或结构的项目,需同步满足规划主管部门的指标要求,如容积率、建筑高度等等。建筑构件的防火改造也是关键环节。当改造导致建筑分类或耐火等级变化时,新增构件需严格符合现行标准,保留构件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某历史建筑改造中,对原有木梁采用外包防火板+防火涂料的复合保护措施,使其耐火极限从0.5h提升至1.0h,满足二类高层民用建筑要求。同时,需明确改造、修缮与装修的界限,避免将涉及结构安全的改造简化为装修工程。
2、结构专业重点在于安全加固与防火升级
结构设计在既有建筑更新中承担双重任务:安全加固与防火设计。对于荷载增加或结构体系改变的项目,需进行详细的结构验算。某办公楼加建两层时,通过增设混凝土剪力墙与原有框架形成组合结构,经计算分析,新增荷载通过转换梁传递至原有基础,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新增的结构防火条款要求设计团队对结构构件的耐火性能进行专项设计。钢结构檩条若作为屋盖主要支撑体系,其耐火极限需按规范要求取值;采用碳纤维加固时,需符合《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程应用技术标准》的耐火设计规定。如某工业厂房改造中,对钢结构柱采用厚型防火涂料保护,耐火极限达到2.5h,满足丙类厂房要求。
3、机电专业重点是系统更新与消防适配
给排水、电气、暖通专业的更新设计需与建筑功能升级同步推进。既有建筑改造为人员密集场所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需满足现行标准,当室内净空高度超过8m且消防水源受限,可采用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替代。电气设计中,消防电源需从专用回路供电,应急照明系统的蓄电池工作时间应根据建筑类型确定,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的地下建筑不应少于1h。
![图片[19]-专题:城市更新(含既改、旧改)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ba45b4b2ad85712a9cb03aefc1bbe587-1-1024x820.jpg)
暖通空调系统改造需兼顾节能与消防要求。某商场改造中,原有通风系统无法满足餐饮区域排油烟需求,可采用内衬金属风道的竖向排油烟井,风速控制在8~10m/s,并在各餐饮单元设置油烟净化器,确保排放符合《饮食油烟排放标准》。防烟排烟系统改造时,若原有竖井无法满足要求,可通过提高风速、风压或改变排烟方式来解决。
4、对于消防设计专项需要考虑合规性与安全性的平衡
既有建筑消防改造需区分不同场景采取差异化策略。当改造为老年人照料设施、儿童活动场所等特殊场所时,应执行现行标准,其局部改造则不得对非改造区域消防安全造成不利影响。某既有学校改造为培训机构时,将原有敞开楼梯改为封闭楼梯间,并增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确保疏散距离不超过30m(设自喷时)。
消防设施的更新需结合建筑实际条件。当高位消防水箱增设困难时,使用功能未改变的改造项目可维持现状供水形式;功能改变的则需按现行规范设置。消火栓系统改造中,局部改造区域需满足现行标准,原有系统可维持现状。某商业综合体改造时,因建筑高度增加,将原有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改为常高压系统,确保最不利点消火栓压力满足0.35MPa要求。对于防排烟系统改造,防排烟风机宜按现行标准设置在专用机房内,增设机房确有困难时,则可放置于室外,但应设置满足风机防护、通风散热及检修要求的防护罩。对于原机械排烟竖井改造确有困难时,可采用下列措施:第一,原排烟竖井排烟量符合现行标准要求的,改造部分的消防排烟可接入原有排烟竖井,原排烟竖井按原有标准执行;第二,原竖井排烟系统排烟量不符合现行标准要求的,应按现行标准采用其他排烟方式,或采用提高原有排烟竖井风速和排烟风机压头等技术措施,使排烟系统负担的任一防烟分区排烟量均满足设计要求。
第三,施工与管理是设计落地的关键环节
施工方案的制定需考虑既有建筑的特殊性。改造、修缮过程中,施工环节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需提前评估,某历史建筑修缮时,采用“可逆式支撑体系”,避免施工荷载对原有结构造成损伤。同时,需制定详细的成品保护方案,防止施工对未改造区域造成破坏。
![图片[20]-专题:城市更新(含既改、旧改)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31205468006a1363cef22ec00757c8bb.png)
第四,设计与施工的协同机制至关重要
设计与施工协同需贯穿既有建筑更新全过程。建筑专业需确保设计深度满足规范,与机电专业同步落实消防措施,如疏散通道与应急照明匹配,材料选型时与施工方确认工艺的可行性。机电专业施工中,给排水、电气、暖通系统改造需按设计要求与建筑结构相协调,如消防水泵扬程计算、电源配电箱位置避开梁柱等。双方通过图纸会审、施工样板及动态设计变更管理,确保设计落地与规范符合性,避免专业冲突影响工程安全与进度。
![图片[21]-专题:城市更新(含既改、旧改)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7bd53469a183dc2dfe5dc5531dbc4987-1-1024x505.jpg)
第五,既有建筑更新设计需要系统化思维
既有建筑更新设计是一项融合技术、经济与社会价值的系统工程。从前期调研的全面性到专业设计的协同性,再到消防与材料的专项把控,每个环节都需要以系统化思维统筹推进。设计应秉持“尊重现状、创新引领”的理念,在合规性基础上寻求技术突破,通过精细化设计实现既有建筑的功能再生与价值提升,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建设路径。
在实践中,还需特别关注规范更新与地域政策的不同要求,及时将最新技术要求融入到设计流程中,同时,加强跨专业协作与全过程管控,才能确保既有建筑更新项目在功能、安全、经济等维度实现最优的平衡,真正体现出改造工程对于城市有机更新的核心价值。
附既有建筑改造设计主要内容框架图:
![图片[22]-专题:城市更新(含既改、旧改)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ec7ad2389be989d3a2b0d831c4acfbbe-scaled.jpg)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