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工程咨询取费标准,真的是个让人头疼又绕不开的话题。每个项目情况不同,收费标准就像个”万花筒”,晃一下就变个花样。就拿我们最近接的一个工业园区前期咨询项目来说,光可研报告和环评这两项,收费就相差了将近3倍,你说奇怪不奇怪?其实啊,这背后还真有一套门道。
收费方式五花八门,你了解几种?
最常见的就是按投资额百分比收费了,这个在可研阶段特别普遍。比如一个总投资5个亿的项目,按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概能收0.3%-1%左右。不过别以为这就完了,要是项目特别复杂,还得乘个1.1-1.3的调整系数。我见过最夸张的一个旧城改造项目,光调整系数就叠加了三个,最后收费直接翻了一番。
人工时收费在管理咨询这块用得最多,高级顾问每小时800-1500元不等,中级顾问300-800元。去年我们团队给某央企做BIM咨询,20个人的团队干了三个月,光人工时费就收了小200万。不过这种收费方式风险也挺大,万一甲方临时要加需求,那加班费算谁的?
那些影响收费的”隐形因素”
项目复杂程度绝对是收费的”倍增器”。普通的住宅项目可能就按标准收费走,但要是碰到超高层或者特殊结构,收费立马水涨船高。记得有次接了个带空中连廊的商业综合体,光是结构超限审查这一项,设计院就多收了15%的服务费。
紧急程度也是个重要因素。常规项目给一个月做可研报告,收费可能是30万;但如果甲方非要一周内搞定,这个价格可能就得翻倍。去年疫情期间,有个医疗应急项目要求72小时出方案,我们开了三倍工资让团队连轴转,最后收费比平时高了2.5倍,甲方还觉得特别值。
行业标准VS市场行情
虽然发改委2015年出了个《关于放开建设项目服务价格的通知》,但实际上很多项目还是参考老标准。比如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现在业内普遍还是在用2002年的标准打七折到八折。不过像PPP咨询这类新兴业务,完全是市场定价,一个项目收个两三百万都很常见。
最近全过程工程咨询火起来了,收费方式就更灵活了。有的按”1+N”模式收费,即基本费加专项服务费;有的直接打包总价。我了解的一个开发区项目,全过程咨询收了总造价的2.3%,比单项委托省了将近40%的费用。所以说啊,收费标准这事,真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