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要点?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

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要点?

话题来源: 2023可研编写新大纲

最近在研究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说实话这个领域水还挺深的,不是简单算个账就能搞定的事。就拿靖西市那个立体停车场项目来说,表面看就是建个停车场,但仔细研究会发现要考虑土地用途变更、周边交通影响、智能停车系统选型等一堆问题,甚至还得琢磨怎么跟当地电动车充电桩政策相匹配。这种项目要是前期调研没做透,后期百分百会踩坑。

市场分析要够”接地气”

很多可研报告里都会写”市场前景广阔”这种套话,实际上就跟没说一样。真正有用的市场分析应该像侦探破案——得搞清楚附近3公里内有多少住宅小区、写字楼,早高峰路边停了多少”违停”车辆,甚至要数数周边商场地下车库有多少空位。靖西那个项目就做得很细,他们连周边居民私家车保有量年增长率都调查得清清楚楚,这就比拍脑袋说”停车需求大”靠谱多了。

成本核算别只看表面

说到项目成本,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只算”硬成本”。那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项目里,除了厂房建设这种明面上的开支,他们还考虑了设备折旧周期、技能培训费用这种隐性成本。更绝的是把当地招工难度的经济补偿都纳入了测算——毕竟在县级市搞木材加工,熟练工不好找啊!这种细致程度,才算得上真正的可行性研究。

做可研最忌讳的就是”纸上谈兵”,我们团队在评审项目时特别看重现场踏勘记录。比如有次看个水产养殖项目,报告写得天花乱坠,结果实地一看才发现选址在候鸟迁徙路线上,这要真投了怕是连本都收不回来。所以现在我看到没附现场照片的可研报告,心里就得打个问号。

政策风险要前置评估

现在各地政策变化比翻书还快,去年还鼓励的产业说不定今年就进限制目录了。好的可研报告应该像炒股看大盘一样紧盯政策风向,比如分析”双碳”目标对项目能耗的影响,或者预判环保标准提高可能增加的成本。就这点来说,政府背景的项目通常做得更规范,毕竟他们最清楚政策会往哪边转。

说到底,可行性研究就是帮企业家”排雷”的过程。见过太多创业者拿着漂亮的PPT融资,结果一问具体数据就支支吾吾。反倒是那些能把土地性质、环评要求、消防规范这些枯燥细节都研究透的项目,往往最后能做成。这行干久了就会发现,最性感的永远不是商业故事,而是实打实的可行性论证。

评论 共10条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 头像Froggy0
    • 头像无限次元0
    • 头像绵绵小奶糖0
    • 头像酸柠檬精0
    • 头像傲世0
    • 头像雾界歌者0
    • 头像星芒旅人0
    • 头像细雨梧桐0
    • 头像会跳舞的香蕉0
    • 头像傲慢的幻想家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