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管理有哪些新趋势?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

城市规划管理有哪些新趋势?

话题来源: 毕节市中心城区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23 年修订)

说起城市规划管理,最近几年真的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还记得十年前的城市规划吗?那时候更多是在图纸上画画圈圈,现在可完全不一样了。数字化、智能化这些时髦词儿已经实实在在地改变着城市的面貌,而且不是那种”看得见摸不着”的变化,是你走在街上都能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改变。

数据驱动让规划更精准

现在城市里高高的楼宇、便利的商圈、通畅的道路,背后全是数据在默默支撑。上海去年通过手机信令数据分析,发现某个号称”黄金商圈”的地方其实人流稀少,于是及时调整了开发策略。这种基于真实用户行为数据的规划方式,比过去凭经验拍脑袋可强多了。不过话说回来,数据虽然精准,但如何处理这些海量信息也是个技术活。

社区正成为规划的新单元

你注意到了吗?最近新建的小区都会留出社区活动空间,这不是巧合。北京在2022年就开始试点”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让居民步行15分钟内就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这种以人为本的规划方式正在从一线城市向全国蔓延。不过说实话,各地的落实程度参差不齐,有的社区规划得很漂亮,停车场、菜市场一个不少;有的却只是画了个美好的蓝图。

AI让规划变得更聪明

人工智能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比想象中更广泛。深圳交通局去年用AI模拟了100万种交通流量变化,找出最优的红绿灯配时方案,效果出奇地好。更神奇的是,有些规划系统现在可以预测某个区域未来5年的人口变化,帮助政府提前布局基础设施。但话说回来,技术再先进,最终做决定的还是人,AI只能提供参考。

韧性城市成为必备考量

这两年极端天气频发,城市规划也开始注重”抗打击能力”了。广州在新建排水系统时,就按照应对百年一遇暴雨的标准设计,虽然造价高了点,但今年那场大暴雨确实经受住了考验。这种未雨绸缪的规划理念正在被更多城市采纳,毕竟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家小区变成”水乡泽国”。不过要实现真正的韧性城市,光靠硬件升级还不够,市民防灾意识的提升同样重要。

看着城市一天天变得更智能、更宜居,作为市民其实挺有感触的。虽然现在的规划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至少方向是对的。你觉得呢?你所在的城市有感受到这些新变化吗?

评论 共11条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 头像荒野猎人0
    • 头像NeonDreamer0
    • 头像蝶舞云0
    • 头像罗裙曳风0
    • 头像水獭懒懒0
    • 头像StripeSage0
    • 头像FinFable0
    • 头像植树绿意0
    • 头像血刃狂徒0
    • 头像月光下的哲人0
    • 头像夜之交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