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点名的建筑(一)

AI智能摘要
悉尼歌剧院是20世纪标志性建筑之一,由丹麦建筑师尤恩·伍重设计,1959年动工,1973年落成,200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包豪斯学院由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于1919年在德国魏玛创立,致力于现代设计教育,后因纳粹迫害在1933年关闭。爱因斯坦天文台位于德国波茨坦,由埃瑞许·孟德尔松设计,1919年建成,用于验证爱因斯坦相对论,至今仍运作。
— 此摘要由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001 朗香教堂
002 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

在悉尼歌剧院是一个多场地表演艺术中心位于澳大利亚的悉尼。它是20世纪最著名和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该建筑由丹麦建筑师尤恩·伍重(Jørn Utzon)设计,但由 Peter Hall 领导的澳大利亚建筑团队完成,该建筑于 1973 年 10 月 20 日正式开放,之后尤恩·伍重于 1957 年被选为国际设计竞赛的获胜者。建设工作从1959年开始,1973年大剧院正式落成。在2007年6月28日这栋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从落成到列入仅间隔34年,为少数20世纪落成建筑物列入世界遗产的例子。

  • 地点:澳大利亚  悉尼
  • 施工时间:1959-1973年
  • 建筑师:尤恩·伍重
  • 功能:剧院

数据来源:维基百科

003 爱因斯坦天文台

爱因斯坦天文台:

爱因斯坦天文台(又名爱因斯坦塔)(Einsteinturm)是位于德国波茨坦爱因斯坦科学公园内的一座天文台,由埃瑞许·孟德尔松设计。它内部容纳一座太阳望远镜,由天文学家厄文·芬利(Erwin Finlay-Freundlich)设计。该望远镜进行实验和观察来验证(或否定)爱因斯坦相对论;[1]。爱因斯坦塔最初于1917年左右构思,1919年完工,并于1924年开始运作,虽然爱因斯坦从来没有在那里工作,他仍支持望远镜建设和运营。目前爱因斯坦塔仍在运作,是莱布尼茨天体物理研究所的一部分。

基本情况:

  • 地点:德国   波茨坦
  • 施工时间:1917-1919年
  • 建筑师:埃瑞许·孟德尔松
  • 功能:天文台

数据来源:维基百科

004 包豪斯学院

包豪斯学院:

国立包豪斯学校(德语:Staatliches Bauhaus),通常简称包豪斯(Bauhaus),是一所德国的艺术和建筑学校,讲授并发展设计教育。“Bauhaus”由德文“Bau”和“Haus”组成(“Bau”为“建筑”,动词“bauen”为建造之意,“Haus”为名词,“房屋”之意),由建筑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在1919年时创立于德国魏玛。学校经历了三个时期:1919年至1925年魏玛时期、1925年至1932年德绍时期和1932年至1933年柏林时期,以及三任校长:1919年至1925年的沃尔特·格罗皮乌斯、1925年至1930年的汉斯·迈耶以及1930至1933年的密司·凡·得罗,1933年在纳粹政权的压迫下,包豪斯宣布关闭,同年也是魏玛共和的结束。

由于包豪斯学校对于现代建筑学的深远影响,今日的包豪斯早已不单是指学校,而是其倡导的建筑流派或风格的统称,注重建筑造型与实用机能合而为一。而除了建筑领域之外,包豪斯在艺术、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现代戏剧、现代美术等领域上的发展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基本情况:

  • 地点:德国 魏玛
  • 施工时间:1919年
  • 建筑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 功能:学院

数据来源:维基百科

萌眼看世界|百年包豪斯——德绍校舍的升级改造之路

005 圣心大教堂
下载图标
华建-圣心大教堂.dwg
dwg文件
1.2M

圣心大教堂:

石室教堂是全球四座全石构的哥特式教堂之一,建筑面积为2924平方米,东西宽32.85米,南北长77.17米,中殿屋顶高28.2米,塔尖到地面高度为52.76米,是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哥特式风格教堂,也是中国最大的石构建筑。教堂的主要建筑师是来自法国南锡的Léon Vautrin,主教明稽章曾在法国洛林一带看到过不少Léon Vautrin的作品,Vautrin的建筑才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邀请他设计广州的教堂,并且在Léon Vautrin的建议和选择下,明稽章聘请了同样来自南锡的Charles Hyacinthe Humbert作为执行建筑师,同样担任执行建筑师的还有巴黎的Antoine Hermitte,两人在1862年12月下旬从马赛登船,亲赴广州,指导教堂的具体建造工程。石室教堂的正立面是仿照巴黎第七区的圣克罗蒂德教堂而建,而中殿和半圆形后殿的内部则是参照法国的图勒大教堂,整座教堂而言是属于19世纪兴盛于欧洲的歌德复兴式风格。

  • 地点:中国   广州
  • 施工时间:1863-1888年
  • 建筑师:Léon Vautrin
  • 功能:教堂

数据来源:维基百科

006 西格拉姆大厦
下载图标
西格拉姆大厦.dwg
dwg文件
1.1M

西格拉姆大厦:

位于美国纽约市中心的西格拉姆大厦建于1954~1958年,共38层,高158米,总投资4亿美元,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大厦的设计风格体现了密斯·凡·德·罗一贯的主张,那就是基于对框架结构的深刻解读,发展出一种强有力的建筑美学那就是用简化的结构体系,精简的结构构件,讲究的结构逻辑表现,使之产生没有屏障可供自由划分的大空间,完美演绎“少即是多”的建筑原理。

  • 地点:美国   纽约
  • 施工时间:1954~1958年
  •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菲利普·约翰逊
  • 功能:写字楼

数据来源:archdaily

007 克朗楼
下载图标
克朗楼.dwg
dwg文件
1.0M

克朗楼:

密斯认为克朗楼是最能代表他哲学思想的作品,他曾使用“几乎无物”(almost nothing)来形容它。这栋有着精致细部和雅致比例的建筑所呈现出的匀质和澄静,远远超脱了其使用的工业材料的物质性。被称为现代主义四大师之一的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1937年移居美国,1938年被任命为原阿默学院(后并入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的建筑系系主任,除了拥有设立课程的机会外,又于1939年被任命为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校园规划的建筑师,并在1950年被委以设计新建筑系馆的任务。这个既是建筑师又是委托方的机会,使密斯得以设计一栋能够完全融入他的教学理念、同时又能展现他建筑思想的建筑。他认为在校园中,建筑系馆是最完善、最精工的细作,也是最简洁的建筑。克朗楼又被称为“桂冠厅”(Crown Hall),建筑看上去就像一枚桂冠。

  • 地点:美国  芝加哥
  • 施工时间:2001年
  •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 功能:建筑系馆

数据来源:archiposition、wikiarquitectura

007 巴塞罗那德国馆
下载图标
巴塞罗那厅.dwg
dwg文件
1008.1K

巴塞罗那德国馆:

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一般简称巴塞罗那德国馆德国馆,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是密斯·凡德罗设计的1929年世界博览会德国国家馆。它也是世界博览会的德国展区开幕式的举办场所。德国馆因其简单的设计和昂贵的建材(诸如大理石和洞石)而在现代主义建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929年间,也曾有多次国际现代艺术展在此举行。由于是建造德国馆的目的是参加展览,它仅仅设计为临时建筑,而于1930年初被拆除,从建成到拆除甚至不足一年时间。不过,1983年到1986年,几个西班牙建筑师根据原始平面图和一些黑白照片重建了德国馆。

  • 地点:西班牙   巴塞罗那
  • 施工时间:1928年
  •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 功能:展览

数据来源:维基百科,cosasdearquitectos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