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摘要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BT 40248-2021 是一项国家标准,旨在规范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标准涵盖了场所的分类、防火设计、日常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内容,明确了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设施配备与维护、疏散通道设置等关键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商场、酒店、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强调通过科学管理与预防措施降低火灾风险,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的火灾防控能力。
— 此摘要由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一、总体框架
- 范围
- 适用于各类人员密集场所(如宾馆、商场、公共娱乐场所、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的消防安全管理。
- 涵盖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制定、设施管理、应急预案、火灾处置等全流程要求。
- 术语定义
- 明确 人员密集场所(公众聚集场所、医院、学校、养老院等)、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专职/志愿消防队、火灾隐患等关键术语。
- 总则
- 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 要求建立管理体系,明确多产权建筑统一管理责任(依据XF/T 1245)。
二、消防安全责任
- 主体责任划分
- 产权方/使用方/统一管理单位制定制度、保障消防设施、组织演练、维护消防车道及疏散设施。
- 消防安全责任人(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统筹经费、审批计划、组织检查、组建消防队伍。
- 消防安全管理人(宜具备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实施日常管理、维护设施、组织培训演练。
- 岗位人员职责消防控制室值班员(24小时双人持证上岗,处理火警信号);消防设施操作员(维护设施并记录);保安(巡查、劝阻违规行为);员工(会报火警、扑救初火、疏散逃生)。
三、消防组织建设
- 机构设置
- 设立消防安全主管部门,组建专职消防队或志愿消防队(队员≥从业人员的30%)。
-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需建立微型消防站。
四、消防安全制度
- 核心制度
- 防火巡查与检查每日巡查(营业期间每2小时1次),夜间重点场所(宾馆、医院)增加巡查;每月全面防火检查,内容涵盖疏散通道、设施状态、用火用电等。
- 消防宣传培训每半年全员培训,新员工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消防法规、设施操作、逃生技能、应急预案。
- 安全疏散管理禁止锁闭安全出口,常闭防火门保持关闭;疏散通道宽度(商场≥5m)、疏散指示标志连续设置。
- 设施维护消防设施每年全面检测,故障及时修复;消防控制室设备严禁挪作他用,配备紧急工具(灭火器、呼吸器等)。
- 火灾隐患整改立即整改隐患,重大隐患停产停业整改,并报告主管部门。
- 重点管控
- 用电安全禁止私拉电线、超负荷用电,营业结束切断非必要电源。
- 用火动火营业期间禁止动火作业,动火需审批并隔离区域。
- 易燃易爆品严禁生产储存,限量使用(≤1天用量)。
- 重点部位消防控制室、厨房、仓库等张贴标识,严格管理。
五、场所专项措施
- 宾馆
- 客房配置自救呼吸器、应急手电筒;前台备扩音器、对讲机。
- 商场
- 禁止占用防火间距,疏散通道直通出口,防火卷帘门0.3m内禁放物品。
- 公共娱乐场所
- 外窗间距≤20m(面积≥1㎡),营业结束清查火种。
- 学校/医院
- 宿舍禁用明火、大功率电器;病房楼氧气瓶专管,重症监护室设甲级防火门。
- 大型场馆
- 临时建筑用B1级材料,与周边间距≥6m;动火作业专人监护。
六、应急预案与演练
- 预案内容
- 明确通信联络、灭火行动、疏散引导等职能小组职责。
- 演练要求
- 宾馆、商场每半年1次,其他场所每年1次;
- 联合消防救援队伍开展大型建筑演练;
- 演练后总结改进。
七、火灾处置与善后
- 应急响应
- 立即启动预案,组织疏散与扑救。
- 现场保护
- 保护火灾现场,配合消防救援机构调查。
- 整改总结
- 分析事故原因,强化管理措施。
八、附录与记录
- 附录A/B防火巡查/检查记录表示例,包含部位、问题、整改情况等字段。
- 消防档案涵盖基本情况、设施检测报告、演练记录等,由专人管理。
关键数字摘要
- 志愿消防队≥从业人员30%;
- 巡查频次营业期间每2小时1次;
- 培训频次每半年全员1次;
- 演练频次高危场所每半年1次;
- 安全出口1.4m内禁设台阶,疏散距离≤45m;
- 临时建筑与周边间距≥6m。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