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调整的几大趋势
2024年6月16日,《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发布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
此次针对车库防火老规进行45条的局部修订,修改范围还是比较大的。
此次修订不仅回应了近年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需求,还针对规范执行中的争议点进行了明确,并与《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进行了系统性协调。
虽然正式版迟迟未发,但从征求意见稿中,仍可看出汽车库防火设计规范重要的调整趋势。
以下咱们就从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对原有争议点的书面明确
1. 明确“停车场”定义,解决住宅小区停车难题
原规范中,停车场与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如6米)常令住宅小区地面停车位设计陷入尴
![图片[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f9ea8b2fa198a3cdc5d6d5bf47fe7dfd_640_wx_fmtpngfromappmsgwatermark1tpwebpwxfrom5wx_lazy1.jpg)
新规在术语中新增说明:“停车场”不包括住宅配建停车位和城市道路路内停车位。
这一调整直接解决了住宅小区地面车位与建筑间距的争议,避免了设计中的“一刀切”问题,为住宅项目提供了更灵活的规划空间。
![图片[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910fe3c4e9d54a9de8181e93a0a6d15d_640_wx_fmtpngfromappmsgwatermark1tpwebpwxfrom5wx_lazy1.jpg)
2. 设备用房防火分区划归原则
车库内设备用房(如配电间、水泵房)是否需独立划分防火分区,此前存在争议。新规新增条款明确:
■ 服务于车库的设备用房可与停车区划为同一防火分区;
■ 每个分区内设备用房总面积不宜超过500㎡。
![图片[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9f636d45b44bcc1cb093d5468e01ff9b_640_wx_fmtpngfromappmsgwatermark1tpwebpwxfrom5wx_lazy1.jpg)
这一规定兼顾了功能整合与安全管控,既避免过度分隔影响空间利用,又通过面积限制降低火灾蔓延风险。
但令人费解的是此条规范设置在地库设置修理车位的条文之下,个人认为可通用。
二、剔除与《建筑防火通用规范》重复条文
为减少规范间的重复与冲突,此次修订删除了与GB 55037重叠的强制性条文,改为推荐性条文或直接引用通用规范。例如:
耐火等级要求:原规范中汽车库耐火等级分类(如地下车库需一级耐火)改为推荐性条文,与通用规范统一;
![图片[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36d2643dabfedf1a7ce77c921f96d6a5_640_wx_fmtpngfromappmsgwatermark1tpwebpwxfrom5wx_lazy1.jpg)
疏散楼梯形式:高层车库的防烟楼梯间设置原则不再单独规定,直接引用通用规范。
![图片[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03a5b1913cc1d947e0bdd3ed8489b3e0_640_wx_fmtpngfromappmsgwatermark1tpwebpwxfrom5wx_lazy1.jpg)
此举简化了设计依据,避免了执行中的双重标准问题。
三、新增充电车位设置要求
针对新能源汽车普及趋势,新规首次系统性提出充电设施的防火设计要求:
1. 停车场充电设施
■ 分组集中布置:
每停车组宜≤50辆,组间间距≥6米,或设置≥2小时耐火极限、高度不低于停放车辆高度的防火隔墙;
■ 大型车辆特殊要求:
电动公交、卡车等每组宜≤3辆,组间距应≥6米。
![图片[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d1946c7b89912e5bf5054dda6618f3c7_640_wx_fmtpngfromappmsgwatermark1tpwebpwxfrom5wx_lazy1.jpg)
2. 地下车库充电设施
■ 层数限制:充电设施宜设于地下一层,严禁布置在地下四层及以下;
■ 设置原则:宜在每个防火分区内集中布置。
■ 停车单元划分:
o 普通车辆停车单元宜≤18辆,大型车辆应≤3辆;
o 相邻单元间需设≥2小时耐火隔墙(行车道除外);
o 设置充电设施的机械式车库应采取可靠防护措施。
![图片[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a2ccf3ce80bebefa70968b58800c0918_640_wx_fmtpngfromappmsgwatermark1tpwebpwxfrom5wx_lazy1.jpg)
![图片[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69eed35aa1aef750e992eac7ed0efa3b_640_wx_fmtpngfromappmsgwatermark1tpwebpwxfrom5wx_lazy1.jpg)
这些规定强化了充电区域的防火隔离,降低了电池火灾的连锁风险。
同样令人费解的是,新规以不强制要求的车辆数量来划分停车单元。这条与《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GB/T51313-2018)中按面积来划分防火单元要求不一致。(以下为《技术标准》规范截图)
![图片[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725f8bf63e49ccf6f21592665ab83911_640_wx_fmtpngfromappmsgwatermark1tpwebpwxfrom5wx_lazy1.jpg)
按地下车库每个防火单元1000平的面积,一般车辆数可停到30-50辆。与新规推荐的18辆所差甚远。
![图片[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17438929d3deaca9f5dbef45c64239d3_640_wx_fmtpngfromappmsgwatermark1tpwebpwxfrom5wx_lazy1.jpg)
四、其他重要补充与调整
1. 消防电梯设置明确化
原规范对地下车库消防电梯的要求较模糊,新规与GB 55037统一,明确:
■ 埋深>10m且总面积>3000㎡的地下车库必须设消防电梯;
■ 每个防火分区至少1部消防电梯,困难情况下可设消防专用通道。
![图片[1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60f230a0525740f7bff2d353200e85a7_640_wx_fmtpngfromappmsgwatermark1tpwebpwxfrom5wx_lazy1.jpg)
2. 住宅地下车库疏散路径优化
允许地下车库借用住宅公共楼梯疏散,除了延续原有规定,要求走道需用≥2小时耐火隔墙分隔,车库门为甲级防火门外,还新增限制:
■ 疏散走道内任一点至楼梯间/前室出口的距离≤30米;
![图片[1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https://www.ujzhu.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a8d47208244440dc8300bdf758be0eb7_640_wx_fmtpngfromappmsgwatermark1tpwebpwxfrom5wx_lazy1.jpg)
这一调整平衡了疏散效率与安全性,尤其适用于与住宅地下室连通的车库设计。
五、总结:新规的三大核心导向
■ 问题导向:
解决住宅停车、设备用房分区等历史争议,减少设计盲区;
■ 技术适配:
新增充电设施条款,响应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 规范协同:
删除重复条文,强化与GB 55037的衔接,提升执行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对部分要求(如充电单元车辆数量等)未作硬性规定,而是采用“宜”“不宜”等弹性措辞。
既为地方预留细化空间,也体现了规范体系从“强条主导”向“性能化+推荐性”过渡的趋势。
此次修订不仅是一次技术更新,更是对行业痛点的精准回应。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城市空间的集约化利用,防火规范将持续迭代。
咱们设计师需紧跟动态,在安全与创新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