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房地产金融安全? - 优集之狐-优集之狐

如何保障房地产金融安全?

话题来源: 《遵义市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的通知

看着遵义17部门联合印发的这份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措施,说实话让我既感到欣喜又有些隐忧——欣喜的是政府这一连串金融配套政策确实能促进市场活力,但那句”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套、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为15%”,总让我担心会不会重蹈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覆辙。房产金融安全这根弦,真的是一刻都不能松啊!

信贷政策的双刃剑效应

首付比例降到15%意味着什么?打个比方,100万的房子现在只要15万就能上车,这当然能刺激购房需求。但回想2022年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已经攀升至0.3%的历史高位,西部某些省份更是突破1%警戒线。银行的朋友私下跟我说,他们最怕的就是”三明治客户”——收入证明虚高但实际还款能力存疑的群体。遵义新政里提到的”优化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确实能堵住些政策漏洞,但如何避免”低首付+高杠杆”催生新的金融风险,恐怕还需要更精细化的风控设计。

资金监管的”毛细血管”要疏通

文件里提到的”白名单”制度很有意思。把预售资金比作房地产的”血液”,那资金监管账户就是”毛细血管”。某房企项目总曾跟我吐槽,他们项目销售回款中平均有38%被冻结在监管账户——这个数字在各地差异很大,有些城市甚至高达60%。现在要求对合规项目”应进尽进”,动态调整监管比例,确实能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但关键在于执行层面能否建立智能预警系统,我了解到杭州已经试点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资金流向实时监控,这或许值得遵义借鉴。

存量资产的”活化术”

最让我眼前一亮的要数”以购代建”保障房政策。现在全国商品房库存约7亿平方米,遵义的创新之处在于用市场化手段化解存量——通过国企收购滞销楼盘转作保障房,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盘活了沉淀资产。不过这里面有个关键细节:文件要求收购价参照”划拨土地成本+建安成本+5%利润”,这个定价机制能否覆盖开发商成本?去年郑州类似政策落地时,就出现过房企宁可烂尾也不愿”贱卖”的尴尬。或许可以借鉴新加坡组屋模式,建立梯度定价机制,对不同类型的存量房采取差异化收购策略。

说到底,房地产金融安全不是简单的”放水”或”收紧”就能解决。就像遵义这份文件展现的,需要信贷政策、资金监管、资产盘活等多维度的制度创新,更需要执行层面的智慧与定力。下次去遵义出差,真该好好看看这些政策在现实中是如何落地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评论 共6条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 头像社恐小水滴0
    • 头像云隐咒0
    • 头像信号探测者0
    • 头像行路日记0
    • 头像拖鞋侠0
    • 头像破碎之魂0